请求香港高校研究生的邮件现已发过去两个多月,鲁芸每次翻开邮箱,回应她的只要望不到头的缄默沉静。
她就读于北京某211院校,工商办理专业。忧虑本科结业直接作业的话学历“卷”不过他人,鲁芸挑选了进修。为了争取到更好的院校肄业,她抛弃了宝贵的保研名额,方案留学。在参阅了香港从前的请求数据,又咨询过学长学姐后,鲁芸决心满满地把香港高校作为保底选项。但是没想到的是,以往更简单请求的港校这回却统统把她拒之门外。
像鲁芸这样的比如不在少量。许多请求者在交际媒体上感叹:这两年香港研究生选取特别“卷”,比赛十分剧烈,相较从前选取难度大大提高。
一年比一年难,本年又是“最难结业季”。2023届全国一般高校结业生规划估计达1158万人,同比添加82万人;其间,考研人数为474万,约占高校结业生人数的四成。
巨大的结业大军,一部分流向作业岗位,另一部分则涌向进修。少量幸运儿拿到了保研的名额,直接上了岸。其他的学生则还在“漂”,他们或是等候考研选取的入场券,或是等候留学的offer(选取奉告),归根到底,是在等候安心泊岸的那一天。
“感觉自己就像是鱼缸里养着的鱼,等候被‘捞上岸’。”鲁芸说,命运好的话,会有校园把她“捞”上来的。
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完毕不久。每年12月份和2月份前后,还有一批学生由于考研不抱负,然后转战请求留学,包含港校。这是他们终究“上岸”的时机。
拥堵的赛道,上涨的膏火
关于恋家的方鹿来说,香港是最好的挑选。方鹿是西北某211高校商科学生,她数着在香港读研的优点:亲戚朋友多,能够节约租房费用,留学本钱大大下降,离家近,想家随时都能够回家看看。
在山东大学就读金融学的陈零则更垂青时刻本钱,由于香港读研学制年限短,修课式研究生课程一般只需一年,而在内地则需求两至三年。
与国外教育形式附近、大学世界排名高、膏火性价比高、时刻本钱低、离内地间隔近等许多要素,让香港成为留学挑选的“香饽饽”。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,出国的交通本钱升高、授课形式不稳定等,令许多本来计划出国读研的学生转向香港肄业。
香港共有22所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,其间8所由大学教育赞助委员会(教资会)赞助,也便是我们口中的“八大”,即香港大学(简称“港大”)、香港中文大学(简称“港中文”)、香港科技大学(简称“港科大”)、香港城市大学(简称“港城大”)、香港理工大学(简称“港理工”)、香港浸会大学、香港教育大学、香港岭南大学。按以上次序排在前面的这五所高校简称“港五”;前三所则是“港三”,请求难度最高。
一位留学中介奉告汹涌新闻(www.thepaper.cn),遭到疫情等要素影响,学生留学进修的份额有所下降,但赴港留学的热度却一贯上升。“从请求号来看,港中文22fall(2022年留学秋季入学请求)比21fall添加77%。”
依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数据显现:2020年,有31123名内地学生获准来港就读,而在2021年人数到达37087名,同比增加19.16%。
香港也在招引人才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方针。2022年10月19日,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新一届特区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,其间提出放宽“非本地结业生留港/回港作业组织”,将停留期限由一年延伸至两年,便利他们留港/来港作业。
请求港校读研又多了一重利好要素,这条赛道变得分外拥堵。
“港校热”持续升温,随之而来的是读研费用的上涨。例如港大经管学院开设的7个硕士专业2023/24年膏火均有所上调,比较于2022年膏火上涨了3万至6万港元不等,其间金融学和金融科技这两大专业膏火涨至46.2万港元。
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硕士课程膏火。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官网截图而且,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要求,请求人收到选取奉告书后,需求交给一笔押金,以承认终究承受选取,而余款则需在一个学年内分两期付出。这便是港校的留位费。留位费付出成功后,请求者的选取资历就会保存,待入学后,留位费直接转成膏火,再补交剩余的膏火。
鲁芸说,留位费相当于保证金,港校的保证金比较高,一般要交一半的膏火当保证金,并需求在两至三周内交齐,而且不能交还或转让。“8万元的留位费现已算比较廉价的,假如是商科则或许要交十多万。”
巨额留位费令不少请求者左右为难。鲁芸了解到,香港同一个高校不同专业的留位费也是彼此独立的,即使上一个专业的offer现已交了保证金,假如在这之后收到了同校园另一专业的offer,若要就读后者,则只能挑选抛弃掉上一份保证金,持续交下一份保证金。
也有留学中介表明,现在各个港校没有出台官方文件阐明留位费能否校内互转,不过也有学生成功请求将留位费转到其他专业,需求先交纳新专业的留位费,再跟校园沟通请求将此前交的留位费退回。
比赛剧烈超出预期
请求香港研究生越来越难,陈零早有发觉。她发现,2020年港校选取的985高校学生并不算多,许多“双非”(即非985、211)学生也拿到了时机,“说刺耳点,便是‘双非’还有生路”。但到了2021年,状况就变得很不相同了。她身边被“港五”选取的根本都是985高校的学生,“双非”学生少之又少。
到了2022年,比赛愈加白热化。
投递请求之前,鲁芸稳操胜券。她了解到,从前关于“港三”的社科类专业,请求者来自985院校的话,一切本科课程的均分到达80/100分就能够请求,来自211院校则需到达85分左右,来自“双非”院校的话,挨近90分也有时机。尤其是港中文一贯被内地学生赋予“双非友爱者”的称谓。
“依照这个规范来看,我请求‘港三’本来应该比较稳的。”胸中有数的鲁芸,请求了港大的全球办理专业,港中文的公共方针专业、全球政治经济学,以及港科大的公共办理专业。但现在间隔请求现已过去了两个多月,她没有得到任何回应。
鲁芸陷入了焦虑,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交际平台上刷相关信息,一遍又一遍地检查邮箱,有时候深夜睡不着觉也会不由得点开邮箱改写一下。没有音讯,仍是没有音讯,她从等候,到丢失,慢慢地,习认为常。
不甘心的她,又翻回其时投递请求时校园主动回复的那封邮件,看了一遍又一遍,再去官网的体系上重复检查自己的请求状况。鲁芸从未想过自己会被回绝,直到第一批请求者连续在网上晒出offer,她才意识到这严寒的实际。
相同的状况也发生在方鹿身上。“港校最垂青的是结业院校和成果,个人能力则体现在比赛、科研、实习、学生作业上。”方鹿介绍道。在考完取消了四次的雅考虑试后,她本认为自己总算能够不必再焦虑了,接下来只需求等候成果即可。
2022年9月底雅思出分,10月初方鹿就请求了港中文、港大这两所高校,11月初加申了港科大、港城大,总共投了十个专业,但到12月底一封offer也没有收到。
仅仅仅仅早一年,方鹿地点的学院也有学长学姐被港中文选取了,他们读的专业和她投的专业相同,请求的时刻也差不多。“他们成果还不如我,但他们都被选取了,而我连面试的邮件都没收到。”说到这,方鹿不免有些丢失。
在交际平台上,许多人会实时共享自己的留学请求进程:从写文书、发请求到被拒或是被选取。共享的信息越来越多,请求者们拉了微信群,以便更好沟通。
仅仅半个月时刻,方鹿地点的微信群就从一百来人变成了四百多人。在群里,她看到许多来自顶尖985高校的学生也“死磕”港校,还一起投了许多保底的校园和专业。比赛剧烈程度超出了她的料想。
仍在苦苦等候offer的方鹿,看着每天都有新来的人不断涌入群里,愈加焦灼不安,“看到越来越多比我优异的人也在等,就会越来越对自己能收到offer损失期望。”
“像等候被捞起的鱼”
“整个请求进程把我的性质磨平了”,方鹿很无法。跟她同学院的另一位同学,课程均分比她低,9月20日投了港中文,10月10日收到了面试邮件,20日就收到offer了。而仅晚了十多天,10月初就申报的方鹿,没有得到任何时机。
在自我复盘时,她剖析,2022年的请求特别“卷”,所以投递的时刻很重要。“9月初就投,对一般211高校学生来说比较稳,越到后边比赛压力越大,也就越风险,越无望。”
陈零也觉得自己吃了投递时刻的亏。她总共请求了两次,两次投的都是港大、港中大和港科大。由于雅考虑得晚,第一次请求时已是2022年1月份,归于比较晚的批次。本来具有985高校学历优势的陈零,迟迟没能等来面试奉告。下半年,她吸取教训,特别在第一轮刚敞开时就投递了请求。这次,她总算等到了港中文的面试邮件。
港中文发给陈零的面试邮件截图。受访者供图依据官方网站信息,香港各大高校硕士研究生秋季入学课程的请求,大部分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截止。在鲁芸看来,“港校热”现象背面也跟港校的自我造势有关。正常来说,请求季是从10月份才正式开端,但不少港校9月份就抢先开端。这营造出一种抢手和急切感,让我们觉得要是晚投,或许就失去时机了,因而招引了不少优质生源扎堆申报。
不过,晚投也不代表毫无时机。香港高校采纳翻滚选取制,典型代表是“港三”的抢手商科专业一般会分3-5轮请求。例如港大经管学院会计学硕士的三轮请求截止时刻为:2022年10月14日、12月2日,以及2023年1月30日。
每轮请求截止后,校园一致挑选,挑选出相对优异的学生进行面试以及发放offer,剩余的请求者则进入下一轮,和后边递送资料的人一起比赛,直到选取周期完毕。由于校园优先考虑前期请求的人,大部分选取奉告书分配给前期阶段的请求者,因而,越到后边所剩的时机越少,比赛就越剧烈。
让鲁芸饱尝心思“摧残”的,是港校的默拒,即只奉告请求者是否被选取,假如没有被选取,不会直接发回绝的回信,请求体系上也不会有任何显现。她连发多封邮件问询港中文,得到的也仅仅“或许被拒”的答复。
鲁芸收到港中文的答复邮件。受访者供图看到那些成果不如自己的请求者被选取了,鲁芸开端置疑自己,但却得不到任何反应,她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。这种自我质疑的心境乃至延伸到了后边的请求,她在不知不觉中下降了意向校园的门槛。而国外许多院校,假如回绝会给请求者清晰的答复,有的院校还会奉告原因。而且不少院校不要求被选取的请求者交纳保证金,就算要交,费用也较低、交款时限较长。
不过,鲁芸安慰自己,翻滚选取制+默拒的形式说不定还有“捡漏”的时机,由于只需校园没有清晰回绝,意味着在请求的终究一轮截止之前都还有或许被“捞上岸”,那种感觉就像“在鱼缸养着的鱼,等候被捞上来”。
从加分项变成“敲门砖”
2023届高校结业生人数规划再创前史新高,这一届又被冠以“最难结业季”。作业仍是进修,结业生们在“不确认性”中寻觅“确认性”。
直接作业,彻底不在鲁芸的考虑规模之内。“假如我是学理工科,或许还会考虑一下作业。但商科或许人文社科类的话,作业门槛不算高,我们学历‘卷’得凶猛,公司会经过学历筛人。”
看到身边有不少985硕士结业的学长学姐仍然没找到作业,方鹿也对直接作业没有决心。她坦言,假如自己学的是计算机,就不会挑选读研了。但现在作业局势比较严峻,商科假如不读研,恐怕连一些单位的大门都踏不进去。
在你追我赶之下,高学历在职场上逐步从加分项变成了“敲门砖”。手握研究生起步的学历,成为求职者踏入社会参加“厮杀”的底气。
拿到保研资历的,究竟仅仅少量。陈零地点的金融专业保研率只要不到10%,保研成果根本需到达90分以上,一个年级120多个人,终究只要十几人能保研。
比较于考研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酷淘汰赛,不少人把出国留学视为一条“捷径”。方鹿坦言,请求港校再难,相对考研而言,仍是轻松许多。
但学历并不是全能的“敲门砖”。求职的焦虑相同萦绕在硕士集体间。方鹿看到不少英国留学硕士、985高校硕士在交际平台上共享结业后赋闲的心境和阅历,“仍是要看个人,尽力提高自己是最重要的。”
现在,方鹿还在请求港校的苍茫中挣扎,她考虑再加申一开端不愿意请求的其他高校。要是请求上了人文社科专业,未来结业后,她计划考公。
申港失利的鲁芸,拿到了曼彻斯特大学的offer作为保底,她仍在等候爱丁堡大学的音讯。而陈零则抛弃了赴港进修,挑选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肄业。
好像鱼在深海中,这些学子在宽广变幻的年代里不断探索行进的方向。无论是被捞起“上岸”,仍是被留下持续“折腾”,每个人都在尽力游向最适合自己生计的当地。于她们而言,“不确认”里仅有确认的是变成更好的自己。
(为维护受访者隐私,文中姓名均为化名)
(本文来自汹涌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汹涌新闻”APP)